中国社会科学网 | 新中国7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论坛在上海政法学院举行

时间:2019-11-17浏览:50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查建国 夏立 实习记者陈炼)11月9日,上海市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政法学院主办,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新中国7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论坛”在上海政法学院举行。上海政法学院党委书记夏小和教授致辞。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俊峰主持开幕式。

夏小和表示,回望近代中国史、党史、新中国史,近一百多年的历史的落脚点就在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逻辑变迁。新时代对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多新的要求,要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要在方法、路径等层面上有所突破。

来自上海市教委、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淮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报》《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课研究》等30多家高校及80余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论坛按照主旨发言、交流发言和自由发言三个环节依次进行。主旨发言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景文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陈锡喜教授、胡涵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晓强教授分别作主旨发言。

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陈锡喜表示,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的核心要义可以理解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即要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并把这“三性一力”内在地统一起来。从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和根本功能两个层面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胡涵锦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师要做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三传播”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既有深刻的理论意蕴, 又有鲜明的实践指向。每一个传播既各具内涵又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为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内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丁晓强从四个方面强调了以人的发展为主题的思政课教学,认为思政课教学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关系,同时又是人的成长综合能力基础性的培养。

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华副教授主持第一阶段的主题发言。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远新教授主持第二阶段的主题发言。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翟洪峰教授主持第三阶段的主题发言。主题发言围绕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革经验交流、发展路径探索、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涵提升、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互动交流。

总结交流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革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新教授,从七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华师大在推进思政课教学科研方面的具体举措。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渠长根教授围绕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谈了他的看法,认为要成为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懂历史、会表达、有才华、善创新、乐奉献。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研究员则重点介绍了上海大学首创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并分享了思政课教学经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赵勇教授从思政课教学中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角度做了阐述,认为思政课教学应注重从思想史的视阈、关照现实的视阈、文本的视阈三方面进行深入阐释。

探索研究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发展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玉华教授详尽阐释了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认为中国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走改旗换帜的斜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国民教授认为,就今天而言,如何有效利用马克思主义在价值立场和思维方式上的比较优势,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评判能力和思维能力,构建以提升大学生价值评判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确保思政课教学改革沿着“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一正确方向发展,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轩传树围绕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关键要讲好的三个问题展开论述,认为要做到发展和创新相统一,要讲好社会主义故事,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性、曲折性、开拓性故事以及中国共产党故事。

加强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优化建设

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朱秋教授认为现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有好的评价机制,把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瑶梅教授就上海市示范马院的建设工作了探讨,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现实性和政治性的特点,是文科建设的基础。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玉来教授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作了阐述,他认为,只有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全建强,才能提升教学育人的质量。

全面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优质内涵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文教授结合学习“3·18”讲话探讨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如何上好思政课的问题,认为上好思政课的基础条件是把握好三个关键因素。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焦娅敏教授围绕上海红色文化怎样融入研究生思政课的问题进行了三个层面的思考;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庆寺教授围绕思政课理论魅力的内在逻辑和实践策略作了分析。上海健康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玉良教授则围绕思政课如何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云教授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社会实践的重要性问题,强调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能提升教学质量。上海海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寄荣教授思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问题,认为我们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守护者,在党的领导下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前行的探索者。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韩华教授从四个层面探讨了思政课建设的辩证发展观问题。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志强教授探讨了传统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孟凡平教授分享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心得与困惑,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考核方式和排课顺序问题是目前面临的两个大问题,亟待合理解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冯国芳教授则认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要做到“三个创新”。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忠良教授围绕社会实践教学的教师主体性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要高度重视解决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何云峰教授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和几年前的调查问卷发现的问题,研究了思政课差异性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策略。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刘宏森教授从思政课教学的对象即学生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超教授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仪式作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学校仪式的三个方面,认为仪式要具备特定的形式,特定的活动和特定的内涵这三个要素。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磊副教授结合自身经历探讨了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革命精神,并分享了上好思政课的经验。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森年教授回顾和反思了70年思政教育教学的路径和经验,他强调思政课要靠思想魅力来引导学生。

自由发言环节由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丁彩霞老师主持。在该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新中国7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内容构建、评价体系、基础条件、实践教学、变迁发展、学科一体化、能力提升、教学心得等问题从不同维度和多个视角发表了真知灼见,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世甫教授做了总结。他表示,与会专家围绕思政课建设和思政课教学的载体建设两个层面展开论述,与会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和主旨发言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达成了共识,即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视理论性、思想性,进而为政治性这个目标提供最强大的学理支撑,这也是高校思政课的基本定位。

阅读原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