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门数字经济司法实务课程在上海政法学院启动

时间:2024-02-28浏览:10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法律关系客体、主体及行为方式逐渐呈现出“数字化”特征,大量新型和疑难复杂法律问题亟待解决。上海政法学院在多年专注于数字法治领域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基础上,于2月27日首度与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及上海法院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共同开设《数字经济司法实务研究》课程,推动校院合作取得实效。据悉,这是全国高校首次开设的数字经济司法实务课程。


该课程依托上海法院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理论+产业+司法”智库联合体,不仅有嘉定区人民法院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专业审判人才,还集聚了头部互联网平台企业、互联网转型生态企业的基地实务专家。


课程的设置按照基地的数字经济案件分类研究体系,分成第一类“涉个人信息及关联人格权益保护纠纷”,第二类“涉数据形态财产权益及市场竞争秩序保护纠纷”,第三类“涉平台经营者法定义务及相关主体权益保护纠纷”,第四类“涉信息网络犯罪及网络灰黑产业链防治的刑事案件”四个方向,贯通融合刑民商多个重点领域,囊括了实务经验分享、判决说理阅读、近距离执业体验等多维度,并结合基地发布的三批典型案例等展开授课,着力打造审研学“一站式”生动课堂。

2月27日晚,上海政法学院《数字经济司法实务研究》课程开课暨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思享嘉讲堂”揭牌仪式在上海政法学院成德楼举行。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教授对莅临现场的法官和专家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领域和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选择。此次课程对数字经济的法律适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数字经济法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嘉定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顾全博士感谢上海政法学院对《数字经济司法实务研究》课程的大力支持,强调课程将围绕数字经济分类研究体系、搭建数字经济法治人才培养平台、深化数字化收益研究三个方面展开。


随后,郑少华、顾全共同为“思享嘉讲堂”揭牌。


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特聘院长徐国建教授、研究生处副处长卫磊教授向课程专家组代表颁发聘书。


首场讲座中,顾全以“涉数字经济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类型化研究”为主题开讲《数字经济司法实务研究》课程总论。他从数字经济对当下法律关系的影响出发,指出要围绕数字经济的权益保护为主线,从六个方面详细讲解了数字经济纠纷中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第一部分“客体特征及权利性质甄别”探讨了数据与法定“在先权利”的关系、个人信息与关联性人格权,以及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的范围和特征。第二部分包括涉数字经济纠纷的法律规范调整范围与对象,强调当事人权益保护,并提及数据权利限制、法定免责制度与技术路线办案思路。第三部分从人格权益的主动处分和被动防御角度阐述了个人信息及关联人格权益的分类保护,并讲解了数据及数据形态财产权益的分类保护路径。第四部分强调平台作为特殊主体应正确认识立法目的、适用前提以及主体关系认定,以完善对消费者等相对方的保护,同时平台还具有一些类型化的法定义务。第五部分从侵害人格权益、数据形态财产权益、平台法定义务履行角度,结合《民法典》讲解了“合理性”裁量的重点内容。第六部分有关共同责任与责任竞合问题,提出强保护优于弱保护的原则,并提出了最有利于权利救济的方案。最后,顾全介绍了上海法院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对数字经济案件的分类研究体系。

国际法学院副院长石俭平副教授表示,作为组织承办《数字经济司法实务研究》课程的二级学院,期待与法院及数字经济实务单位共同培养新模式能为社会培养一批基础性、前沿性、复合型的数字经济法治人才。


嘉定区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杨鹰飞、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徐怡南、嘉北人民法庭副庭长纪学鹏、商事审判庭副庭长周莉、民事审判庭副庭长张晓莉、审判监督庭庭长潘静、办公室主任顾玉春、政治部副主任郑帅、政治部副主任金煜等一行13人,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守芬、上海司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丁茂中、研究生处挂职副处长孙放以及200余位师生参加开课和揭牌仪式,共同见证三单位协同培养数字经济高端人才的重要时刻。


源|国际法学院

文|沈吉利 曾瑞瑞

图|晏晓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