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中华法系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政法学院举办

时间:2024-05-20浏览:468

5月14日,上海政法学院建校40周年系列学术会议“中华法系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举行。研讨会由上海政法学院主办、法律学院承办,上海硕恩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榕湖投资有限公司协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法学会以及《东方法学》《法学论坛》《法学》《政治与法律》《学术月刊》和当代中国出版社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等90余人参加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由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院长魏治勋主持。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致辞。他表示,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法系的精髓,将传统法文化与现代法治相融合,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期待通过此次学术会议,激发更多有价值的思考,形成更多有深度的研究,共同推动我国法治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围绕会议主题,研讨会共分为三个单元,分别由《法学》编辑部研究员王海军、《政治与法律》专职编辑姚魏、《法学论坛》原副主编吴岩担任主持人。与会专家学者立足于当代法治中国建设,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华东政法大学何勤华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刘晓林教授、华东政法大学魏琼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王立民教授、《东方法学》施伟东主编等学者着重阐释了中华法系的基础理论与历史发展。与会专家深刻剖析了中华法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出对中华法系历史遗产的传承要在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历史语境之下进行,需要厘清“中华法系”概念的历史起源、发展脉络与时代内涵,深入把握中华法系的要素及特征。此外,传承不是原封不动地保留,要将“中华法系”作为动态发展的概念容器,通过“旧瓶装新酒”方式,吸纳全新的优秀法律文化资源、制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这一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赵晓耕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方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宋洪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贺海仁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吕志兴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张师伟教授、西北政法大学陈玺教授等学者强调要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会专家指出,中华法系及其相关的中国传统法学资源对当代中国法治实践、法学研究有重要影响和重要意义,要把握住中华法系的伦常价值,提炼其中可以“古为今用”的智识资源,如法家学说对“法治”的理解、无讼文明、宋代“特许越诉法”等,将中国传统法学资源与当代中国主流价值、现代法学理念、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挖掘好、把握好、运用好中国经验,并善于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这对于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公正司法、引导全民守法具有重要价值。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刘作翔教授、华东政法大学陈金钊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范进学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刘风景教授等学者主张立足当下中国法治建设,积极鉴取中外法学知识资源,建构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与会专家探讨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法学的“本土化”、法系的确立标准、法律移植等重要命题,提出为了改变“西方法学在中国”的状况,应该以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想图景为目标,在厘清法系的分类标准及原则的基础上合理界定中华法系的概念,并与当代中国形成的优秀法律文化新传统相融通,这样才能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汲取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法律文化资源,建构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研讨会闭幕式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刘文科编审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蒋传光教授作会议总结,他表示,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我们要立足当代中国法治建设,通过对中华法系概念的再诠释,积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世界法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阅读原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