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更加注重挖掘红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物细节,使抽象的红色资源概念具体化、直观化
一枚纪念章、一件军大衣、一张证明书、一封两地书都是“红色传家宝”,既是风雨征程的见证,也是革命精神的体现
汤啸天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上海在全市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其中的重点项目“晒晒传家宝·我家的红色记忆”系列活动,旨在广泛发动市民挖掘“红色传家宝”以及背后的红色故事、红色记忆,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等线下平台和各类线上平台做好展示传播。据报道,此次活动的持续时间为9月至12月。
近年来,上海在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工作上取得积极进展,但在收集和发掘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我建议:
一方面,“抓大不放小”。
红色资源是深藏的“富矿”,只有深入发掘才能够生动呈现、永续保留。增强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需要更多的细节史料和实物证据。红色资源的调查、场馆建设、红色档案保护利用等主干工程必须紧紧抓牢,散在民间的红色资源发掘也要齐头并进。推动红色人物形象建构从宏大叙事向微观叙事拓展,强化人物独有气质特征的塑造,展示其人格魅力,也需更加注重挖掘红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物细节,使抽象的红色资源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不能认为目前散在民间的红色资源只是“边角料”,一枚纪念章、一件军大衣、一张证明书、一封两地书都是“红色传家宝”,既是风雨征程的见证,也是革命精神的体现。
鉴于老一辈革命家年事已高,如果不采取“抢救性发掘”措施,“传家宝”很可能在代际更替中被湮没。比如,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的重要活动、地下党组织的默默贡献等,除了需要在既有文献中查寻核实之外,还应当注意在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属中发掘;地下党在历史上具有特殊的贡献,有必要抓紧收集有关地下党开展情报工作的生动故事和实物证据。此外,老劳模、老干部、老科技人员等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亲历者、见证者,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应当抓紧原始资料收集,让相关资料更加生动具体。
另一方面,线上线下联动。
散存于民间的红色资源形态多样,可细分为有人可口述、有实物尚留存、有零星文字记载、有线索可考证等若干类,均不可能再生。建议采取属地原则进行相关的宣传动员收集工作,至于是否捐献则由物权所有人自主决定。文旅等部门还可举办类似“我有传家宝”的演讲会、故事会、展示会、演唱会以及小视频展播竞赛等活动。
当下,在网络空间有不少“晒”个人所好、家庭所存的自发性活动,多数为正能量的表达。可围绕红色资源开展“寻宝”“晒宝”“赛宝”“捐宝”等环节,丰富线上线下呈现样式,吸引民众参与互动。这对于强化网络空间正能量也有积极作用。
散落的红色资源只有在“活起来”之后,才能更加稳妥地“传下去”。传播工作要努力创新,建议全力支持文艺工作者、文艺团体和演出经营单位围绕红色主题开展文艺作品创作、举办红色文化展览、展映和展播。文博单位要注意培育红色资源传承讲解、研究的志愿者队伍,支持学术单位及民间研究团体以研讨会、论坛、展览、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红色文化。
在此基础上,可建立红色资源监测管理数字化平台、文物藏品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红色资源挖掘的信息归集、分析、交互、共享,加强红色资源讲解、考证和研究队伍建设。在适当的时机,建议启动红色资源“公助民办”展示馆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系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