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第十二届“新兴权利与法治中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政法学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新兴权利学术共同体组委会主办,上海政法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上海市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法政部、北大法宝协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学术出版机构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新兴权利领域中的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在开幕式上,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晓红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和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刘晓红指出,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法治中国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本届研讨会聚焦新兴权利研究具有特殊意义。期待通过对新兴权利的深入探讨,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贡献学术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法政部王春磊主任代表协办单位致辞。她高度评价了“新兴权利与法治中国”论坛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指出该论坛经过多年发展,在推动新兴权利理论研究纵深发展、培育高水平学术成果、助力青年学者成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她表示,复印报刊资料法学期刊将持续优化青年学者扶持机制,深化与学术期刊的合作。期待与法学界同仁携手共进,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中国法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求是学刊》执行主编李宏弢教授代表“新兴权利学术共同体”12家主办期刊致辞,向长期支持学术共同体发展的专家学者、文摘机构、北大法宝以及伴随论坛共同成长的青年学者致以诚挚谢意。她指出,十二年来,12家主办期刊始终秉承培育学术新人、促进学术发展的初心使命,在构建期刊协同发展机制、打造学术共同体等方面引领创新。未来,共同体将持续发挥期刊引领作用,着力培养学术新秀,深化法学理论研究,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开幕式由上海政法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康敬奎编审主持。会议为在“第十二届新兴权利与法治中国”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中荣获一、二、三等奖的获奖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此次学术研讨会共设置了“新兴权利与数据权益”“数据流通的制度保障”“数据经济的秩序形成”“智慧司法的路径探索”和“人工智能的法律治理”五个学术讨论单元。
“新兴权利与数据权益”研讨单元由《新华文摘》编审王青林、《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编辑部主任沈丽飞主持。温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任江、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袁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讲师魏远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助教李依怡作了学术报告。《法学》主编胡玉鸿、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兵、《江汉论坛》研究员李涛对报告人的获奖论文进行了针对性点评。
“数据流通的制度保障”研讨单元由《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主编秦卫波、《法学论坛》副主编明珠主持。南昌大学讲师蔡荣、烟台大学法学院讲师李群涛、西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阳雪雅、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副教授商建刚作了学术报告。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齐爱民、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国柱、《社会科学》法学编辑罗燕对报告人获奖论文进行了针对性点评。
“数据经济的秩序形成”研讨单元由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法学学科执行主编刘明昭、《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陈玉梅主持。上海政法学院讲师冯硕、北京化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邵怿、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夏欣怡、东南大学法学院讲师毕文轩作了学术报告。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南昌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恩典、《学术月刊》杂志社编辑邱小航对报告人的获奖论文进行了针对性点评。
“智慧司法的路径探索”研讨单元由北大法宝学术运营副总监孙妹、《暨南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李晶晶主持。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王从光、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马国洋、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王少棠、辽宁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申华颖作了学术报告。《中国刑事法杂志》副主编蔡巍、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郑曦、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王俊对报告人获奖论文进行了针对性点评。
“人工智能的法律治理”研讨单元由《社会科学文摘》法学责编梁昕照、《东方法学》专职编辑卢玮主持。宁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耀、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于琳、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徐娟作了学术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杨东教授、《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张治栋、《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法律栏目责编魏新对报告人获奖论文进行了针对性点评。
闭幕式环节由《法学论坛》原副主编吴岩主持。《东方法学》原副主编吴以扬高度评价本次会议成功、精彩、圆满,并代表协办单位致谢。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姚建宗系统总结了新兴权利研究12年来的发展脉络,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前瞻性建议。苏州大学期刊中心编辑姜天琦作为下届承办方代表,诚邀学界同仁2026年共聚苏州,续写学术共同体新篇章。
新兴权利学术共同体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走过十二载春秋。在这十二年里,共同体在青年学者培养、新兴权利专题研究深化以及合作期刊法学栏目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开创了学术期刊深度协作、选题共研、学术引领与专题研究协同推进的创新模式。展望未来,新兴权利学术共同体将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程贡献更大力量。
源|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