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法治中国青春行”: 政法学子解锁“红色+法治”全新打开方式

时间:2025-08-26浏览:11

中共二大会址古朴的石库门背景下,聚光灯照亮舞台。一位青年“代表”紧握拳头,声音穿透时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部章程是党的生命线!”舞台上,宣讲团成员们正用热血演绎重现1922年首部党章诞生的庄严时刻,法治信仰正以最鲜活的方式,从纸面跃入心灵。这一幕正是上海政法学院“唯实”宣讲团法治实践探索中的缩影——让红色法治初心在新时代的脉搏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今年夏天,上海政法学院“唯实”宣讲团在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公安部禁毒局的联合指导下,赴上海、贵阳、遵义等地13家红色法治场馆开展“法治中国青春行”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立足上海这一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的独特优势,跨越1423公里,走进多彩贵州系统挖掘红色法治基因,创新法治教育载体,构建起“追寻初心—诠释初心—践行初心”的实践链条,将历史蕴含的法治智慧转化为服务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蓬勃动力。

一、追寻初心——深入红色场馆,筑牢红色法治理论基石

实践团以入选“上海高校法治文化育人联盟2025年红色法治文化课程”为契机,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聚焦上海市首批入选“红色法治资源名录”的7个核心场馆,组建“3+N”(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场馆文博专员+学生)教学团队,组织宣讲团成员开展沉浸式、研究型学习。基于扎实的场馆调研、史料研读与专家访谈,实践团围绕各场馆核心法治主题,撰写7大系列宣讲稿,编制“红色法治理论宣讲资源包”,为后续实践活动提供红色法治资源素材库,更是夯实“红色法治初心”理论根基的关键一步。

二、诠释初心——创演情景剧目,点亮红色法治传承星火

如何让抽象的法规直抵人心?在第一阶段的理论资源支撑下,实践团聚焦首部党章诞生地——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创作并排演法治情景剧《百年党章:红色法治的精神丰碑——从首部党章看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初心传承》,获得上海市静安区“讲好红色故事,凝聚奋进力量”微宣讲大赛三等奖。从石库门里制定首部党章的庄严时刻,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步伐,实践团深度联动场馆志愿团队,通过生动的角色塑造和场景再现,借助艺术化、情景化的创新载体,让贯穿百年的“立规强党、从严治党”的初心使命得以鲜活呈现,让“静态”的初心在“动态”的演绎中被点燃、被传递,让严肃的党内法规教育变得有温度、有共鸣、有实效,将红色法治初心薪火转化为助力“法治中国”建设中“依规治党”要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上海政法学院未来将持续锚定“红色+法治”这一工作方向,打磨并推广法治情景剧,让这方承载初心与法规的舞台走进更多机关、学校、社区,使之成为常态化、广覆盖的法治教育鲜活载体,不断点亮尊法守法的思想火炬。

三、践行初心——开发特色课程,拓宽红色法治实践场域

法治初心唯有在时代熔炉中淬炼,方能焕发持久生命力。实践团将视野从党章法规拓展至关系万千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法治领域,基于上海丰厚的红色工运土壤,设计开发特色普法课程《石库门星火:工运斗争与中国劳动法治》。为深化实践内涵、拓展初心辐射力,项目组奔赴贵州开启了一场沪黔联动的“初心淬炼之旅”。此行紧密围绕共同的工运历史渊源与法治为民初心,深入贵阳长征与遵义工运展览馆等6处工运纪念地,聚焦三维一体“融创”育人模式,延伸创作人物纪录片《征途回响:我的长征寻根记》、实景微课《长征中的法治课》,以青年视角鲜活解读人民权利斗争、反腐反贪铁律、劳工权益保障等红色法治基因,将贵州的实践智慧深度融入红色法治课程内容,使这门诞生于上海石库门的课程,真正升华为凝结沪黔两地历史底蕴与实践智慧的“初心结晶”与共享法治教材,旨在实现两地法治智慧、红色资源的深度交融与创新转化,拓展赋能法治社会建设的深度与广度。“从石库门到黔中山川,我们带着劳动法治课程出发,在遵义工运展览馆触摸历史,用纪录片定格初心,让实景微课讲透长征中的法治故事。沪黔两地的红色基因在交流中相融,课本里的法条有了温度,青春在初心淬炼中更懂:法治的生命力,永远在为民的实践里。”说起这次的“法治中国青春行”实践,上海政法学院“唯实”宣讲团团长车文宇同学感慨万千。

“唯实”宣讲团法治实践项目以“赓续红色法治初心,赋能时代法治建设”为鲜明主线,以系统发掘整理上海红色法治资源为基础,并通过跨省域深度调研拓展法治实践场域完成了一次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成效显著的探索。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项目成果应用,推动资源共享、剧目巡演、课程推广和跨地域合作机制化,让这份从历史深处走来、在创新中活化、于实践中壮大的红色法治初心之光,持续照亮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为谱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贡献不竭的青春力量。


源|学(研)工部(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