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理念,精准对接涉外法治人才市场需求,11月18日,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在B1-217会议室成功举办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揭牌签约仪式暨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讨会。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上海中和律师事务所、上海日盈律师事务所三家知名律所的管委会成员、高级合伙人及律师代表,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娜、教务处副处长(挂职)方瑞安、学(研)工部(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宏辉等出席活动,共同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赋能。

活动伊始,陈娜致欢迎辞。她对三家律所代表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对律所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陈娜指出,当前涉外法治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学校与律所的深度合作是实现资源互补、协同育人的关键举措,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搭建长效合作平台,共同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实践能力的优质法治人才。

随后,来自三家律所的律师代表依次发言。嘉源律师事务所管委会轮值主任、上海分所负责人王元,上海中和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管委会成员张梓,上海日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焦士雷分别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律所实践经验,分享了人才培养的思路与举措。王元律师强调律所深耕资本市场、涉外法律等领域,拥有众多首单及代表性标杆项目,将为学生提供参与高质量实务项目的宝贵机会。张梓律师介绍了律所海外办公室布局及面向学生的实习实践、前沿讲座、就业引荐等三大愿景;焦士雷律师详解了律所“英才计划”“双导师制”及资源共享桥梁建设的相关规划,强调将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实务训练;各位代表均表达了与学校深化合作、共促人才成长的坚定意愿,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全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校学(研)工部(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宏辉为三家律所代表授牌,标志着三家律所正式成为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就业实践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学生搭建起从校园走向职场的实践通道,更体现了校所协同育人理念的实质性落地。

在随后进行的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讨会上,多位律师与上政师生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展开交流。上海中和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甲三律师结合自身数十年执业经验,提出可依托学生实习力量整理实务案例、共建案例库的建议;方瑞安阐述了产教融合“六共”原则,明确了联合编写实践教材、深化教学合作的方向;张宏辉介绍了学校学生特点与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呼吁律所专家走进课堂担任就业创业导师。此外,上政师生与律所代表还就海外实习合作、学生职业规划等议题深入探讨,凝聚了多项合作共识。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学校与实务界高效对接的桥梁,更构建了“校所联动、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未来,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将以就业实践基地为依托,与三家律所持续深化课程共建、案例共享、导师共聘等多维度合作,不断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专业素养、实践能力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法治人才,为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协同发展贡献校所合力。
源|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