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晚,2025级新生系列讲座法学系列第八讲在主教302B开讲。本次讲座由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张继红教授主讲。张继红以“数字时代的地方答卷:立法如何赋能治理升级?——以《上海市数据条例》为例”为题,详细讲解了上海立法赋能数据要素市场化,为数字治理探路的重要立法实践——《上海市数据条例》的立法过程和重要意义。

张继红首先介绍了有关数据治理的地方立法实践和经验。她指出,《上海市数据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上海在数据立法与治理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该条例不仅回应了国家对数据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的战略定位,也为地方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治理升级提供了法治样本。作为一部综合性地方立法,该条例覆盖数据权益保障、公共数据管理、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据安全、长三角区域合作等多个维度,系统性构建起数据从产生、流通到应用的全链条制度框架。
她接着介绍了在制定《上海市数据条例》数据权益保障部分过程中的难点:一是有关个人数据、个人信息或个人信息数据的内涵和立法选择以及有关数据权益的内涵。通过积极探索和认真调研,立法机构最终突破了立法难点,既立足现在又放眼未来,使该立法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地方性法律中写入财产性权益的立法。她指出,数据与传统概念中的“物”不同,其价值体现在利用之中,不能赋予所有权。因此,在同一数据上可同时设定多个财产权,并可平行行权。此外,数据财产权益是否能拓展到原始数据也是立法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最终,《上海市数据条例》确立了原始数据属于数据财产权益保护的内容。通过保护原始数据,有助于数据经济可持续发展。
最后,她指出,《上海市数据条例》不仅是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性制度保障”,也是中国地方数据治理立法中的一次重要探索。其以“保护为前提、利用为导向、安全为底线”的立法思路,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树立了标杆。
在提问环节,张继红就培养法律前瞻性视野、如何进行法律知识学习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她鼓励新生努力学习,保持阅读量并持续增进对新法新规的了解,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实现对公平、正义和自由的追求。
源|教务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
文|冯含睿
图|冯含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