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系列报道之张进德:做一个有趣的大学老师

发布者:张雯淇发布时间:2018-05-14浏览次数:2169


张进德,现任教于虎扑nba法律学院诉讼法教研室。他主张,不论多么平凡的职业,在注入了热情之后,都会焕发出不一样的光芒。让自己的职业鲜活而有趣的同时,会让自己不断品尝到前行的乐趣。他曾经在一篇题为《做一颗不生锈的钉子》的毕业致辞中,呼吁大家日后在职业生涯中“做一颗踏踏实实的倔强的钉子”。


梦想的力量

2003年至2004年间,面临硕士毕业的张进德正在律师与教师两个职业方向之间进行抉择:做老师,是梦想;做律师,是将所学运用于无边的实践。于是,他将自己想当老师或律师的时间作了统计,发现希望“做老师的天数更多,并且做老师也更符合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上政很痛快地接受了我,我也痛快地来了上政”,他微笑着说。


教学,就是一个给学生带来收获的过程;张老师的教学,是一个给人收获的同时又灵活轻松的过程。他认为,讲课可能与艺术存在相通之处,有着一定的节奏感。为了让学生听起来舒服,他用轻松活泼的方式,将有趣的过程与求知的结果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也让他自己感受到了育人与表达的快乐。由于专业课讲得好,2008年在职攻读博士期间,张进德进入国家司法考试培训领域,成为一名活跃于全国的司考培训师。司考教学的学生年龄、学历和地域跨度都很大,为教学增加了难度,但他却能用独特的方式,让各个阶段的学生都听得明白和通透,有趣又高效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不少学生。


张老师的讲台不只在上政,也不只在全国各地法考的培训课堂上,更是延伸于直播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博客等互联网平台上。通过这些方式,他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新颖个性的方式呈现到大众面前,让备战司考的学生明确重点难点。他曾多次为多地的法院系统、检察院系统、律师系统讲授法律方面的理论与实务课程。作为一名律师,2006年,他与法律学院同事李绍章博士因起诉铁道部门“火车坐票站票同价案”,入选《法治影响生活·2007中国法治蓝皮书》年度“人物篇”;2009年,他代理起诉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关停手机短信服务案”。近年来,他在一些专业刊物发表法学类文章百余篇,还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课题十余项。



传播的乐趣

作为2003年最高检正义网法律博客兴起时的第一批作者,张老师从来没有停下过传播法律的脚步。随后兴起的微博、公众号也逐渐成为了他表达的平台。


他的博客“砝码的自白”一直更新了六至七年,每一篇虎扑足球当时热点案件的分析文章都详尽且观点明晰,每一篇对于司法考试的探讨都深刻而生动。网友和学生评价他的文章常常像他的人一样,生动有趣,充满了灵性。“我不喜欢正襟危坐。来到这个世上,我就想做一个插科打诨的人”,张老师哈哈笑道。但是,在专业的领域,他却是一丝不苟,甚至有些“苛刻”,记者曾遇上张老师指导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认真仔细到不放过论文注释和层级格式。“我十分看不惯文字写作不认真的做法”,他轻松的语气中透着严肃。


跟法律有关的新闻案件,他总会用自己作为法律人的视角去深入和多方面地进行挖掘与探讨。这些略微枯燥的法律案件放在传统虎扑nba未必会合适,并且字数、篇幅等方面常常也会受到颇多限制,“想写什么就写点什么”,相对来说更为灵活和自由的自虎扑nba就成为了他的最佳选择。


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大家有一个多元化的解读,不仅起到了传播法律的作用,对张老师自己来说在表达欲望方面也有了一种满足。有时候,他的研究视野并不局限于自己所从事的诉讼法学科,而是会有更多跨学科的视角。他认为,围绕案例的深度写作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自己很享受这个过程。


“围绕一个案例会有很多点可以去挖掘,也可以在新的领域学到东西”。深入挖掘和多元视角,也是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之一。他认为,法律即是用于解决社会问题,虽然“术业有专攻”,但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实用型专业,不应将自己视野局限于某一特定法学学科;不同法学学科的交叉,也会为自己主攻的学科带来一些多元化视角和更丰富的灵感。


大约2009年之后,张老师在新浪网开通实名微博“张进德微博”,发表一些个人想法,并与法考考生交流考试信息和经验。2016年底,开始注册公众号“进德说法”,也是法律传播与自我表达的平台。相比较而言,公众号做得较为随意,“就是爱好,也没什么其他目的性的追求,不需要设定目标,也需不向任何人负责与交代,在有空的时候会相对频繁地发表一些文章”。法评、教书、性情三大板块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也各自传播着不同的知识。杭州保姆纵火案、王宝强离婚案、北京幼儿园虐童案、郑州电梯劝烟案、空姐遇害案等诸多热点案件,张老师也都在公众号撰文发表看法。


生活的热度

张老师曾在博客的自我心路历程中写道:“喜欢数理化而文史头脑奇缺的我稀里糊涂地选择了法律”。大一开始时,由于对专业的厌恶,那时年少气盛的他选择去做与学习无关的事,逃课、睡觉、打球,在图书馆里读一切与法律无关的书。或许是有了这一段,才更加让他在后来迷上法律时,那样的一往情深而流连忘返。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人的全部尊严便是思想,即使是一个偏于内向的人(张老师形容生活中的自己),也有想要表达思想的的欲望。博客中他说,这样的年代里,大伙儿总会去思考一些事情。这又是一个容易叫人患上失语症的时代,但有时我们不能选择默默不语。而他,就是这样他热爱思考,热爱生活,想去表达。当然,除了课堂讲授这种表达方式,随笔、散文、打油诗也可以在他的微博与公众号里看到,一首《虎扑足球春天与法学的打油诗》将平日里我们司空见惯的景色与法学相联系,读来琅琅上口,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有粉丝留言评论道“以诗人的姿态误入了法学”。《遇见城市》中“那年的春天”也是“充满诚意的”,博客中《远方的春天》这些诗没有华丽的辞藻,留心生活中最朴素的点滴,用纯粹的双眼,表达思想描绘生活。与也正是由于这种观察事物多元化的视角,让同学们更加尊敬与喜爱这样一位拥有有趣灵魂的老师。


如果你吃了一顿美食,你感到快乐,这是身体的快乐。如果你读了一本好书,听了优美的音乐,看了美丽的风景,你会感到快乐,那这是什么在快乐呢?显然不是身体,在作家周国平眼里这是心灵、灵魂的快乐,灵魂即代表着生命的体温、生命的热度。


在张老师看来,要维持这种热度就要回到生活本身,如同法学。不论哪一门法学,所有法条的背后均是原理,而原理的背后便是生活,他一直坚定地以为,法律是实践的。只有真实而平凡的生活才能维持生命的热度,让人的灵魂找到归宿并享受愉悦。(校报记者团 罗羽 许凤扬 黎丰源)




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质管办

2018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