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之星专访第3期·勤思笃学,笔耕不辍!虎扑足球“学术之星”你应该知道的

发布者:何也发布时间:2020-12-02浏览次数:2625

 

李瑜琪:学术人生,积跬步以至千里


李瑜琪,法律学院法学理论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已公开发表4篇论文,其中省级期刊3篇,内部期刊1篇。主持参与2项课题。参加“研究生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得二等奖,“研究生论文大赛”获得优秀奖。

1.不做时间管理大师,不做拼命三郎

谈到应当如何权衡学习与生活的时候,李瑜琪学长幽默地回应道,自己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大师”,也不会把每天的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相比于此,“路还长,你别慌张”则是他在安排有限时间上的一贯主张,与其去管理,不如去顺应,通过倒排计划、设定优先级的方式,用一段段(如每周、每天)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如果出现了较为紧迫的要求,就可以适当提升那部分的优先级。

同时他也提到,自己并不是一个“拼命三郎”,给忙碌的学习生涯留白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结束或者阶段性完成学习与生活中的任务时,他会停下来等待,或复盘,或休息,查缺补漏,以便继续前行。

2.内省与坚持,研究还需自强与外援

在我们问到做学术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时,李瑜琪学长总结了五点要求:独立的意识、无畏的精神、批评的思维、乐观的心态、勤奋的态度。通过对几个方面不断的自我反思,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独立’不是拒绝合作,而是在独自或者合作完成科研的过程中坚持自己专业的坚持。‘无畏’一方面是无所畏惧,另一位方面是不畏惧权威认识、不畏惧过程艰辛,不畏惧结果失利,不畏惧旁人看法。‘批评’是随着自己认识的深入批判自己之前的认识,合理质疑别人的研究成果。‘乐观’是耐得住寂寞,甘愿积聚力量、厚积薄发;同时也要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勤奋’的话最重要的是坚持勤奋。

然而李瑜琪学长的学术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历经千辛万苦的学术取经路后,他提到了论文写作中的三点重要事项——选题方向、知识积累、研究方法。在论文的选题上,还是应该遵从内心的想法,从自我知识储备出发选择感兴趣的领域和视角。而在知识积累层面,他特别提到了来自导师——李泽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导师以自己的求学经历言传身教,鼓励他们多阅读原著、经典教材等原始文献以加深对研究对象所处知识体系的理解。在方法论问题上,他经常求助于身边师友与知网等,在他们的帮助下摸索。

3.充实课外实践,读研目标要确定

除去在学术路上的深耕,李瑜琪学长也参加了校学生会的活动,在研会中遇到的各路“大佬”也是鞭策他不断发论文的榜样力量,也有在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法律案例分析大赛上用“上政红”对抗“清华紫”的事迹。丰富的社会实践帮助李瑜琪学长拓展了交际层面和接触到许多优秀的人。

在说到给研一的建议中,李瑜琪学长坦言没有适合所有人的经验,但对于研一的自己,他认为还是应该以学习为重,但相比于本科阶段要注意转变方法,要尝试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掌握“方法论”,明确目标,合理规划。研究生相比于本科生而言心智更加成熟,阅历更加丰富,因此也要明确自己的读研目标。要想做学术,就需要侧重于文献阅读与知识积累;要是为了就业,就应该在完成学业任务基础之上尽早开始实习,尤其对于律师行业,好的律所实习经历将是很大的亮点。合理借助平台,丰富各种体验,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和上政资源,多年以后,你会感谢当时的自己。

 

刘玉燕: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刘玉燕,法律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师从王卫明副教授。研究生期间在省级期刊公开发表3篇论文,代表作《我国民用无人机监管之立法探究》,参与《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蓝皮书(2020)》编写,共计11000字,获得“知行杯”上海市发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二等奖,获得第三届“法治河南乡村论坛”征文优秀奖,获得上海政法学院第十一届“法与经济”五四学术论文大赛二等奖

1.找准兴趣点,然后发力

在谈到如何怎样才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时,刘玉燕学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她最开始是和本科的学长学姐们一起进行一个实地调研,白天要去不同的地方进行访谈,晚上还要写调研总结和宣传稿。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非常多的专业知识,逐步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对社会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考研的时候也毅然选择了现在的所学专业。

2.找对方法,学会坚持

在谈到论文写作时,刘玉燕学姐表示她在写作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问题,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论文是本科时期写的一篇小论述。当时是第一次动笔写文章,觉得非常的难,无法下笔。后来在请教学长学姐之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找出有关论文主题的最新发表的层次高的论文反复读、反复理解、反复做笔记,以及在拜读不同文章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开发问题意识、编排内容以及谋篇布局。

此外,学姐表示做学术要懂得坚持。写论文的过程是个不断推倒不断重来的过程,但在键盘上打的每一个字都不是无用功。螺旋式的上升也许会耗费精力、也会耗费耐心,但一直坚持会有好结果的。

3.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

在谈到如何平衡自己的学术生活和课余生活时,学姐表示她平常会看博主的做饭视频来给自己的生活找一些乐趣,学会劳逸结合,才能更好的出发。同时学姐也提出了对未来的期待,她希望未来的自己可以加油做到更好!

 

俞越:勤学善思,书中自有黄金屋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5篇论文,其中4篇为独作,1篇为第一作者,参加“崇德尚法 品经论典”——百部法学经典书评大赛获得二等奖,“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首届模拟法庭竞赛”获得二等奖,“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卓越杯”民法典征文大赛”获得二等奖。在最近,法律学院2019级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俞越又增添上一笔学术荣誉——锦年奖“学术之星”。

1.“随性”学习而不懈怠思考

谈到学习计划时,俞越学长坦言道,他认为同学们是否做,如何做出学习计划都是因人而异,不能够一概而论的,他也没有做出十分详尽的学习安排的习惯,而往往只是大概记录下第二天要做的事情。但另一方面,俞越学长认为更重要的在于留意或记录当下的一些想法和知识,不论是生活中一刹那的灵感,抑或是看到的某个感兴趣的讲座的宣传,甚或是书本中阐述到的与已掌握知识冲突的思想,他都会记录在手机的提醒事项里,以待将来的进一步思索,“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要进一步推进,去落实、完善这些想法。” 

2.谦虚刻苦,多面发展

研究生期间的荣誉和论文并没有让俞越学长自满,他提到,目前的目标仍然是继续夯实专业基础,但关注点则会转向较为前沿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方面的相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长特别提到了他的导师——翟新辉老师的栽培和信任,导师不仅在他的学习和研究上宽容以待,还在他的研究方法上提供了不少指导,导师还建议他们一定要读案例,从司法判决中发现“真问题”。此外,在生活中,导师也建议他要具有国际视野,加强英语的学习并有机会去国外开拓视野,这些都是让俞越学长十分受用的意见。

此外,除了对民商法的钻研,俞越学长最近在读苏永钦老师的论文时,发现自己在公法尤其是行政法方面知识的薄弱,所以他也表示以后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会加强对公法的学习。

3.博闻不怠,做优秀的“民法学人”

读研以来,俞越学长已经读了不少专业书籍,当问到推荐给同学们的阅读书目时,他认为首选应该是王泽鉴的“天龙八部”,其次,若是想进行更深度的民商法研究,那么苏永钦的《寻找新民法》对思维启迪会有所帮助。在众多书籍之中,梁慧星的《生活在民法中》对他影响颇大,他讲道:“为什么叫“生活在民法中?”因为学习民法,追随“私法自治”,就是在思考如何做一个更加自由、自觉的人。而我想说,民法其实也蕴藉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即“民法也在生活中”。”

谈到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俞越学长并不满足于将思维和知识停留在纸笔之间,而是希望参与律所实务,尤其是诉讼领域的实践,训练“目光在事实和规范之间来回流转”的能力,以阅历扩展自由,以视野充实自觉,提升自己的法律适用水平。最终,做一个优秀的“民法学人”。

撰稿张璠瑜、李方淳唐姣、陶子慧